每次看到有人罵媒體亂象時,我就開始想為什麼人們看新聞不付錢, 付夠高的酬勞讓人生產高品質的即時新聞。有趣的是大家都喊要高品質的新聞,但沒人付錢(講心酸的)。

人們並不真的想要真相

本來以為人們今日需要的是盡可能貼近事實的報導,後來觀察一段時間發現人們並不是要真相,但也可能只是我的生存者偏差。分享啊!評論啊! 其背後的目的是為了擴展自己的社會資本,讓自己支持的,對自己有利的立場獲得最大程度的擴散以盡可能轉化更多的人數成為自己的陣營,讓敵對立場因為社會壓力而失聲。

稍微懂點算數就可明白,當即時新聞以分為單位被迅速發布後,又被一堆閱聽者以分為單位再傳播再傳播,內容查證這個動作怎麼可能用人力處理? 又有多少人只看標題或內文立場與他相似就順手轉了。

那這樣每次新聞熱點發生,我對每篇其他朋友轉的新聞都給它奉行停,看,聽。這篇新聞剛出,某 A 立轉, 過一陣子就有相反立場的文章(second source),甚至是當事人的 Facebook 澄清文(raw data)出現,如此不斷循環,直到人們不在感興趣,才漸漸蓋棺論定。

如果能把這個循環過程都記錄下來並整理成摘要,每日給我個日報就好了。如果一個新聞事件與我的直接關係不大,我也只需要這個日報就好⋯⋯

如今的新聞不是新聞

2013 年在林雨蒼牽線下,與卡市達創業加油站創辦人邱于芸有過一場關於新媒體的閒聊,她如此說道。

現在的新聞根本就不能算是新聞

我與她抱持相同的看法,這些東西充其量只是一些惱人的雜訊而已,也就是說,我覺得當代人有必要再思考一件事情,那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讀新聞 ?」。 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什麼樣的新聞才能稱之新聞,我花了時間讀了這則新聞有什麼好處,能有什麼啟發嗎? 能幫助我做更好的決策嗎? 能讓我這個社會體系中獲得聲望嗎?。

經由內容吸引群眾議論產生宣傳對廣告主有價值的宣傳版面,這是現今內容慘業「羊毛出在羊身上,豬買單」的模式,也就是這個模式造成現在的媒體亂象。要做好內容這件事的確是無庸置疑的,但什麼叫做「好」的內容,好到閱聽者願意買單,我覺得才是目前該探究的事情。

又或是,幾年前覺得,現在的文字、影像新聞媒體只是呈現一些離散的資料,在上面提一些觀點(資訊),但前面離散的資料其實沒有真正萃取出對閱聽者有用的資訊,甚至連時間,空間,不同立場都沒有用更好的方式呈現讓閱聽者理解整件事的發生脈絡。

每一篇新聞報導出來(以現在的品質),閱聽者都必須要再花時間去驗證,在他腦中的價值體系建立起位置,得出此篇新聞對他(閱聽者的價值)。換言之內容可以是免費的,因為要奪取市佔率,但是閱讀體驗以及萃取後的資訊則可以是有價的。這樣,也許能讓新聞產製者,保有經濟獨立性,不被左右。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現下,看來當時是天真了,高品質文章並不會帶來營收,低俗抓眼球,粗糙濫製頻繁發佈的文章才能。時代的滾輪繼續無情的碾壓我們,如今的新聞產業還是如這句一般:

我們的生意可不在於提供新聞與資訊,也不在提供製作優良的音樂,我們的生意也只是販賣我們客戶的產品 by Lowry mays

如果新聞不回到閱聽者買單,也許我們永遠解決不了媒體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