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圓通常是用來祝賀新人的吉祥話,但由於我的閱讀偏科,知曉還有不吉祥的含義,搭上現如今的高離婚率,三不時看到有人參加婚宴照片,出現花好月圓這道菜,就忍不住對人科普。

記得十年前參加一朋友婚宴,辦在體育場,頗是浮誇,宴請的賓客不少,入座許久,婚宴仍未開始。

他的哥哥(也是我朋友)許是無聊,便從主桌跑來我這桌吐口水,與我說些心底話。哎!我這是長得很像情緒垃圾桶嗎?哪裡不坐,坐我旁邊,妨礙我吃飯。對社交失能者來說,婚宴這麼無聊的活動,能幹的正經事只有「吃」。

這兄妹情怨!兩性啊!婚姻啊!我懂什麼?我就懂吃飯!隔壁桌星海羅盤葉教授功力深厚,怎不去那邊請教?怕是人家帶了個兒子,在小輩面前聊這些,不好意思?

朋友是個妙人,其貌不揚,穿著邋遢,常年鶯鶯燕燕環繞,御姐與乾妹不少,叫人欣羨,誰叫他才高八斗,在流行音樂產業成名極早,可這麼多年來,總是單著。每次碰面,不是分享他的感情失敗史,就是嚷著想結婚沒女朋友。

現下想來,當年他應是抱著弱弱相殘的心態,來找同樣單著的我吐苦水。不然找了這桌另一對恩愛非常的情侶講這些話,情緒沒宣洩到,反倒自傷七百。

聊了一會,新娘要進場了,他也就回主桌了,而我則進行我的正經事,吃!只有等待下一道菜的空檔,才在同桌其他友人話題中插上幾句。滿盤上、空盤下,直到輪到「花好月圓」這道菜上來。

這道菜,該如何評價它呢?剛炸好的湯圓鋪在白盤上,有紅色、白色,上頭撒上香噴噴的花生粉,我不能說喜歡,也不能說討厭,就是有點膩。如果不是在喜宴中吃到,排斥感會低些。為何? 說來與臺灣的習俗有關,但凡婚宴是依傳統吃台式合菜,必定有這一道。有時在菜快上完時送上,有時在第一道菜出。

炸湯圓與「花好月圓」的關係不甚清楚,但取這名多半是是用來祝福新人婚禮圓滿,白頭偕老。典故出自宋·晁端禮《行香子·別恨》一詞:

莫思身外,且逗尊前 , 願花長好,人長健,月長圓 。

對於這觀點,我向來是習以為常,沒覺得有什麼不妥,直到讀到一闋宋詞《木蘭花》,才知曉花好月圓還有另一種解讀,於是有感而發說道:「其實花好月圓不一定是美好的,也可能會分離後因為曾有過的歡樂而更痛苦」,繼而唸了一下頭一句:「人意共憐花月滿,花好月圓人又散」。

簡白的理解,是指人們都喜愛花好月圓,但到了花好月圓時大家歡樂後又離散了,用來慨嘆人世美事不能兼得,過往的美好反倒加深痛苦。「花好月圓」不只可以拿來祝福人,也能拿來咒人。

透過共同經歷,做出情緒轉折,來強調末了要帶出的情緒,類似手法,元稹也在悼念亡妻的《遣悲懷》用過:

遣悲懷 [唐] 元稹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其中「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翻譯是:「我當然知道這種思念人人都會有,但正因為我們這對夫妻經歷過那麼多苦難,離別後,每件事情都讓我觸景傷情,悲上加悲!」,兩著的差異在《木蘭花》用在點題,用花月滿對人又散,一句將歡樂與分開後的痛苦對比出來。

木蘭花 [宋] 張先

人意共憐花月滿,花好月圓人又散
歡情去逐遠雲空,往事過如幽夢斷
草樹爭春紅影亂,一唱雞聲千萬怨
任教遲日更添長,能得幾時抬眼看

而《遣悲懷》則用做結尾,在前面對亡妻的遺物,娓娓道來如何引發他的思念後,才末了用該句結尾,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無助與無法自制,讓讀者感受到他有多痛。

後來,同桌的那對情侶便決便定他們婚宴上不要有花好月圓這道菜。這兩位婚後已過七年,感情尚稱美滿,婚姻尚未有裂痕。我就不要臉的,權當成是我賣弄冷知識的功勞。